当前位置:首页 » 基金净值 » 出口信用保险一带一路现状

出口信用保险一带一路现状

发布时间: 2021-12-16 07:38:05

❶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 一带一路

国家发展改革委17日称,截至目前,与我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已达69个,一系列部门间合作协议覆盖“五通”各领域。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❷ 浅谈出口信用保险推动我国外贸增长的策略参考文献急急急

个人见解,具体公司好找,方向不好确定
下面的都是方向性的题目,你定下来用那个,在给你斟酌相关公司
5.浙江省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问题研究
6.浙江省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案例分析
7.欧洲市场的开拓问题
8.中外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差异研究
9.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
10.地方外贸发展研究
11.我国应对反倾销问题
12.我国外贸应对技术壁垒问题
13.我国外贸政策的未来取向问题
14.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15.我国外贸顺差问题研究
16.我国外贸改革问题
17.产业内贸易问题研究
18.对自由贸易保护贸易理论政策的研究
19.欧盟的对外贸易问题
20.环保与经济发展
21.循环经济研究
22.技术贸易的理论与实践
23.亚洲经济一体化问题
24.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竞争的新态势
25.我国面对国外"反倾销"的策略
26.中国出口商品频遭国外反倾销调查的原因及对策
27.中国与印度经济的比较分析
28.中国农业贸易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29.中美经贸关系的现状,问题与前景
30.中美贸易摩擦分析
31.中美贸易逆差分析
32.关于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思考
33,东亚的区域经济合作
34,APEC贸易投资自由化进展研究
35,国外技术壁垒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36,外国对华直接投资与中国制造业产品国际竞争力
37,中国与俄罗斯贸易关系的发展与展望
38,国际直接投资与东道国人力资本开发
39,中日贸易关系的变化与特征
40,日本公司在中国的投资策略
41,利用外资问题
42,日本对中国的投资研究
43,中小企业发展海外经营的国际经验探讨
44,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
45,跨国公司在我国市场竞争产生的垄断问题
46,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研究
47,中国外贸区域结构的优化问题研究
48,中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国公司与中国制造业基地
资银行电子商务资料库%!212%$!)7%#)%2在华竞争策略研究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评述
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居民收入的影响
国企业走出去问题研究
企业的国际化战略问题
浙江省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案例分析
中外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差异研究
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
地方外贸发展研究
外保障措施对出口贸易的影响
我国外贸应对技术壁垒问题
我国外贸有效竞争体系的建设问题
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我国外贸顺差问题研究
64.出口贸易收汇方式选择研究
65,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的动因及我国应对策略
66,论温州产业出口结构的优化
67,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对温州外贸的影响与政策建议
68,温州市旅游业利用外资现状的分析及对策
69,欧盟对我国鞋类产品反倾销问题及对策研究
70,浅论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71,温州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72,我国融资租赁业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73,发展温州会展经济的思考
74,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75,对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分析及发展思考
76,汇改后,我国外贸企业在进出口贸易中如何防范汇率风险
77,信用证的欺诈与防范
78,浅析我国发展国际保理存在问题与对策
79,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工业产品贸易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80,浅析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应对绿色壁垒的发展思路
81,绿色壁垒及我国应对措施研究
82,纺织服装技术贸易壁垒及应对研究
83,反倾销对我国纺织品的影响及对策
84,温州企业品牌战略的发展对策分析
85,我国彩电遭受反倾销的现状及对策
86,浅析信用证风险及其防范
87,浅析专业外贸公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88,浅谈出口信用保险推动我国外贸增长的策略
89,浅析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
90,论国际保理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
91,运用出口信用保险降低出口收汇风险
92,浅析我国企业出口农产品应对绿色壁垒的策略
93,反倾销预警机制的构建
94,我国产品在境外遭受民间壁垒的原因及其对策分析
95,印度对华反倾销的动因及我国的对策研究
96,非信用证支付方式的运用模式分析
97,电子商务对我国中小专业外贸公司的影响及对策
98,我国中小企业出口的障碍分析
99,温州市利用外资现状及对策与对策
100,沿海地区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分析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❸ 一带一路的风险及应对

中国企业如何安全走上“一带一路”?
2015-05-09 00:41:35来源: 中国经营报(北京)
分享到:
不够(陈丽丽等:《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制度因素重要吗?基于投资动机视角》)……

因时制宜

对“一带一路”进行风险研究,无法回避一个中国特色的问题:投资主体。

中国特色的政商关系,既体现在政府与民营企业的关系上,也体现在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关系上。作为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不同的投资主体在风险评估和承受方面是不同的。

学界研究显示,因为中国对外投资的主体长期是国有企业,导致中国企业对政治风险不敏感,可能要归因于大型国企在“战略性自然资源”(Strategic Natural Resources,SNR)和政治风险之间的权衡取舍。研究表明,东道国以石油、铁矿石、铜矿石为代表的SNR每增加100万吨,中国在当地的直接投资就会增加5568万美元,而大多数SNR丰富的国家都是政治风险很高的国家。丰富的SNR对当地政治风险起到了“屏蔽”的作用。除了使命不同带来的影响之外,国企管理上的问题也不可忽视。一些国企对外投资时盲目拍板、出了问题胆小怕事则息事宁人,事后又缺乏风险管理的检讨和改善(韦军亮等:《政治风险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影响: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研究》)。

相比而言,中国的国有企业更倾向于投向自然资源丰富、政治风险高的地区,而民企更可能是市场寻求型的。与国企相比,民企虽然尚未在对外投资中扮演主角,但其对风险的认知与各种准备,并不见得优于国企。何况,在此前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已经对中国式的政商关系形成了路径依赖,民企十分自然地就将中国的一套带到了境外,这在某种程度上放大了其对自身风险抵御能力的高估。

国企习惯了不负责,民企习惯了钻空子,这是中国特色政商关系带来的两个负资产,也是“一带一路”必须真正正视的核心风险——风险不在外,而在内!

学界的部分研究也表明,中国对外投资在“制度质量”低下的地区,其表现并不差。毕竟,影响投资成效的,除了“制度质量”之外,还有“制度距离”——母国与东道国之间制度的差异。

对中国自身吸引外资的研究,似乎支持了这种“性相近、习亦相近”的论点。对69个国家与地区在2000~2003年间的对华投资分析发现,两国之间的制度差异程度与投资国在中国的直接投资成负向关系(潘镇:《制度距离与外商直接投资:一项基于中国的经验研究》)……

以2000 多家在华外企作为研究样本,发现外企的母国与中国的“制度距离”越大,其在中国的生存状况就越差(潘镇等:《制度距离对于外资企业绩效的影响》)……

并不是目标国的“制度质量”越高,越有利于跨国经营的利润最大化。目标国的“制度质量”较高,同时也可能意味着和中国的“制度距离”更大,较大的制度差异将使经营者面临更为陌生的制度环境,有些制度是本国所没有的,与国内的交易有所不同,经营者只有熟悉并适应这种环境才可能在目标国成功经营(谢孟军:《目的国制度对中国出口和对外投资区位选择影响研究》)……

“制度距离”与对外投资的反比关系,并不仅仅存在中国,其他国家也有。美国学者发现,“制度距离”接近,“心理距离”越小,相应会减低跨国经营中那些不确定性风险引致的额外成本。研究甚至发现,母国的制度环境相对更能容忍腐败的存在时,这个国家的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上也有比较优势,特别是当投资目的国也存在高腐败的环境时,所以,高腐败容忍度母国的企业更倾向于向国内腐败盛行的东道国投资。

学者发现,环境不成熟的国家更能吸引中国企业的投资,比如泰国、越南、印度等。企业更懂得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经营,较竞争者赢得更多的机会。随着东道国与中国的差距增大时,中国对其投资的可能性就会减少,但是当这个差距超过一定范围后,中国对其投资的可能性反而会增加,如美国、德国、加拿大、新加坡等,这些国家的市场经济较为成熟,政府的行政效率也较高,在这些国家投资能够为企业提供良好的经营环境 (陈丽丽等:《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制度因素重要吗?基于投资动机视角》)……

完善制度

当今中国的一大国情,就是尚处于转型期,制度不完善曾经是、并且依然是最大的背景。在对外投资上,中国企业既不完全具备微观层面上的所有权、内部化、区位、知识资本、生产率等优势,也不具备宏观层面的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环境。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许多特质与中国比较接近、相似,这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或许就是中国的竞争优势之一。

机会绝对不会出现在抱怨与畏缩之中,而在于如何积极行动。

首先,既有的投资实践证明了,中国投资在“制度质量”低的国家表现尚可。除了国内企业适应在浑水里游泳的特点之外,不可否认,良好的双边政治关系也有效对冲、弥补、替代“制度质量”问题。

有学者运用2003~2010年间中国对131 个国家的投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与东道国之间建立外交关系的时间越长、两国城市之间结为友好城市数量越多,双方高层领导人的互访越密切,对于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有十分显著的积极作用。双边友好的外交活动对一些比较敏感和重要的投资(如资源寻求性的投资)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双边外交活动能够弥补东道国制度环境的不足(张建红:《双边政治关系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

其实,通过外交渠道签订的双边投资协定及各种经济协定等,就是最为直接的制度设计,能有效填补两国的“制度距离”,中和“制度质量”低下的风险。

其次,建立、完善投资担保机制,发挥保险对风险的转移功能,也能有效中和“高腐败带、高风险路”的危害。

一方面,要用好既有的投资担保机构,比如世界银行的“多边投资担保机构”(Multinational Investment Guarantee Agency ,MIGA)。这家机构的宗旨是向外国私人投资者提供政治风险担保,包括征收风险、货币转移限制、违约、战争和内乱风险担保,并向成员国政府提供投资促进服务,加强成员国吸引外资的能力,从而推动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发展中国家。包括文首所提及的乌兹别克斯坦等在内,“一带一路”一些节点国家,本身就是MIGA的成员。在MIGA的框架内,用好担保工具,可以有效减少中国投资的风险——当然,村支书集资200万元人民币去投资制砖厂之类的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环保成本高的项目,估计很难得到保险支持。

另一方面,可以推动建立双边甚至多边合资的针对“一带一路”、甚至某一目标国的投资担保机构。如同建立“亚投行”一样,是否可以考虑建立“亚投保”(亚洲基础设施投资保险公司)?有了这样的双边乃至多边投资担保机构,投资者背后的担保者,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也会对具体的风险防控做出更为及时、有效的反应。或许,“一带一路”中,除了高铁等基建类产业之外,保险大约是最可以先行、也最应该先行的产业。

保险行业的有效介入,不仅能够提供实质性的安全网,也能加快加深对沿线各国风险的评估预防,倒逼沿线各国政商关系的改善和“制度质量”的提升。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每年编制的《国家风险分析报告》,就是有益的尝试,当然其实用性、针对性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若能结合外交部、商务部等主管部门的力量,尤其是驻外机构的实操经验,从更高层面、更深入地编制风险分析报告,对“一带一路”风险控制防范将有很大的意义。

第三,提升自身应对风险的能力。真正影响中国对外投资的,与其说是东道国的制度质量,不如说是中国企业本身对不同风险的把控能力。学者对1324个中国企业海外收购案例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中国企业海外收购成功率低的原因,一方面是源自于双方政治和体制的限制,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中国企业本身的发展水平和国际化程度不高所致。大量实例证明,事先对风险准备不足、事中对风险不善应对、事后对风险不予总结,是中国企业的通病。“没事不要惹事,有事不要怕事”,这还是中国企业要加强的基本功。这样的自我改革,或许也能倒逼中国国内政商关系的改善。

❹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怎么样

简介: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简称“中国信保”)是我国唯一的政策性保险公司、四家政策性金融机构之一和四家中央管理的国有保险公司之一,成立于2001年,目前已形成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公司的经营宗旨是:“通过为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合作提供保险等服务,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发展,重点支持货物、技术和服务等出口,特别是高科技、附加值大的机电产品等资本性货物出口,促进经济增长、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
中国信保的业务范围包括: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业务;海外投资保险业务;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国内信用保险业务;与出口信用保险相关的信用担保业务和再保险业务;应收账款管理等出口信用保险服务及信息咨询业务;保险资金运用业务;经批准的其他业务。中国信保还向市场推出了具有多重服务功能的“信保通”电子商务平台和中小微企业投保平台,使广大客户享受到更加快捷高效的网上服务。
公司成立以来,出口信用保险对我国外经贸的支持作用日益显现。尤其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出口信用保险充分发挥了稳定外需、促进出口成交的杠杆作用,帮助广大外经贸企业破解了“有单不敢接”、“有单无力接”的难题,在“抢订单、保市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14年末,中国信保累计支持的国内外贸易和投资的规模1.9万亿美元,为数万家出口企业提供了出口信用保险服务,为数百个中长期项目提供了保险支持,包括高科技出口项目、大型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出口项目、大型对外工程承包项目等,累计向企业支付赔款67.6亿美元。同时,中国信保还累计带动219家银行为出口企业融资超过2.2万亿元人民币。
中国信保将努力建设成为定位明确、业务清晰、功能突出、偿付能力充足、治理规范、内控严密、运营安全、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政策性保险公司。中国信保将围绕服务国家战略,通过提供政策性保险服务,在支持我国外经贸发展、实施“走出去”战略、保障国家经济安全以及促进经济增长、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政策性作用。
欢迎加盟信用保险事业,为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和投资,推动中国企业走向世界贡献力量!
法定代表人:王毅
成立日期:2001-11-08
注册资本:2716113.883624万元人民币
所属地区:北京市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1100007109290334
经营状态:开业
所属行业:金融业
公司类型:有限责任公司(国有控股)
英文名:China Export & Credit Insurance Corporation
人员规模:500-999人
企业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丰汇园11号丰汇时代大厦
经营范围: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业务;海外投资保险业务;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国内信用保险业务;与出口信用保险相关的信用担保业务和再保险业务;应收账款管理、商账追收等出口信用保险服务及信息咨询业务;保险资金运用业务;经批准的其他业务。(企业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❺ 一带一路如何影响金融体系

你好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资金融通不断扩大,金融支持力度逐步增强。中国人民银行与多国央行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整体规模不断扩大;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通过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服务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中国企业,支持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撬动银行融资、弥补经济损失等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

发展势头不错,存在的问题同样明显。就目前看,金融机构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创新力度、产品设计以及人才储备方面还显薄弱。比如,相比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对资金规模和金融服务的需求,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尚不匹配。特别是对中小型企业,无论融资要求,还是服务速度,都有较大差距。同时,金融支持力度尚未形成合力,不少银行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支持,仅限于对自己客户的延伸服务。

此外,由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多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化程度参差不齐,法律风险、安全风险等对中国金融机构来说,可谓全新的挑战,金融业的应对能力尚待提高。

对金融业来说,“一带一路”建设会提升金融市场开放程度,使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有机会参与国际金融合作,从而提升我国金融业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大局中发展自己,这是当前我国金融机构的最佳选择。

为此,应强化金融行业对“一带一路”建设支持的整体制度设计,构建多层次金融支持体系。由于“一带一路”建设所涉及的基础设施、能源合作、产能装备等,不仅需要大量资金,而且建设周期长,迫切需要构建集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保险资金、基金投资,以及民间资金为一体的多级投资平台。改变金融资源整合不到位,金融机构之间单兵作战的现状,才能通过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形成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立体资金结构。

其次,加快银证保三方协同投融资合作平台建设,建立起内部风险分担机制。政府部门规划发展的优先顺序和阶段目标,落实具体政策措施,保证金融资源规划的统筹性;银行、基金等投资机构确保融资渠道顺畅,保险公司则提供坚实的风险保障,最终形成多层次、宽领域、高效率的应对沟通协同机制。

第三,高度重视金融创新,金融机构需根据“一带一路”上不同国家、不同文化和不同经济状况为中国企业设计产品,提供服务,以避免同质化竞争。

总之,“一带一路”建设需要高质量的金融服务。金融业也需要通过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提升水平,提高竞争力。
望采纳祝你好运

❻ 一带一路有哪些政策,2017一带一路具体政策内容解读

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

根据“一带一路”走向,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中巴、孟中印缅两个经济走廊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关联紧密,要进一步推动合作,取得更大进展。

“一带一路”建设沿线各国开放合作的宏大经济愿景,需各国携手努力,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努力实现区域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安全高效的陆海空通道网络基本形成,互联互通达到新水平;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基本形成,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

(6)出口信用保险一带一路现状扩展阅读:

一带一路的相关情况:

1、丝路基金与欧洲投资基金共同投资的中欧共同投资基金于2018年7月开始实质性运作,投资规模5亿欧元,有力促进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欧洲投资计划相对接。

2、截至2018年底已累计投资100多个项目,覆盖7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7年11月,中国-中东欧银联体成立,成员包括中国、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克罗地亚等14个国家的金融机构。

3、在共建“一带一路”中,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广,在支持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的建设上发挥了独特作用;商业银行在多元化吸收存款、公司融资、金融产品、贸易代理、信托等方面具有优势。

❼ 一带一路的战略的实施,有利于中国外汇储备减少吗

一带一路的战略的实施,可能面临的风险外汇储备过剩(减少)。

“一带一路”战略设想影响重大。一方面,我们可以把资金贷出去,用活过剩的外汇储备;另一方面,可以把过剩产品销售出去,利用好过剩产能,从而在中国境外创造一个新兴的大市场。但是其中也存在着某些风险,值得警惕。
一、我国可能面临资金无法收回的风险。
如果资金接受方发生政局变动,那么如何收回资金就是需要提前进行研究的现实问题。为此,我们可能应当加强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政策协调,尤其是要注意发挥出口信用保险的作用,积极参与“巴黎俱乐部”和“伯尔尼协会”等相关机制的国际协调与合作。
二、我国可能面临国企改革动力不足的风险。
如果该项目由国有企业主导且成为唯一的受益者,可能会加速国有企业的合并与垄断,从而使国企改革出现倒退迹象。为此,建议在规划“一带一路”战略方案时能够明确规定:国有企业必须进行彻底改制后才能参加该项目,以此来倒逼国企改革。
三、国家和企业可能面临技术创新动力不足的风险。
当过剩产品能够很容易地销售出去、过剩产能都被利用起来时,科技创新的脚步反而可能会放缓,会出现创新动力不足的现象。为此,建议国家尽快立法,规定一些底线,比如国内的技术创新投入不得低于对外投资或者对外贷款的增长速度,以此来确保国内的技术创新拥有足够的资金支持。

四、由于我国缺乏纳税人意识和监督约束机制,如果一哄而起,可能会形成新的债务隐患。
如果说,十五年前,我国的债务人主要是国有企业,今天我国的债务人主要是地方政府的话,那么,倘若我们不从现在起就注意加强风险管控,十五年后的主要债务人就很有可能变成了外国政府或企业。

❽ 论文:深圳外贸企业利用出口信用保险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做的后果的法国和双方的辐射防护

❾ 出口信用保险发展现状

一、中国保险业现状:
1、业务快速发展。自1980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中国的保险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2003年保费总收入达到3880.4亿元,比上年增长27.1%,相当于1999年的
2.8倍;保险业总资产达到9122.8亿元,比上年增长41.5%;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到8739亿元,比上年增长51.4%。2003年保险密度为287.44元(即每个公民的平均保费),保险深度为3.33%,中国保险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2、市场体系逐步健全。截至2003年底,全国共有保险公司61家,其中中资保险公司24家,外资保险公司37家。按业务性质分,财产保险公司25家,人身保险公司30家,再保险公司5家,政策性保险公司1家。此外还有6家保险集团(控股)公司,2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专业保险中介机构705家,其中保险代理公司507家,保险经纪公司115家,保险公估公司83家,保险从业人员达到150万人。
3、体制改革进展顺利。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再保险公司等国有保险公司股份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部分股份制保险公司通过吸收外资和民营资本参股,股权结构得到优化,治理结构逐步完善,经营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保险资金运用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突破。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保控股公司和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分别设立了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把保险资金实行了专业化管理和集中统一运用。在探索保险资金管理改革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
4、法律法规初步完善。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保险业进入了有法可依、依法管理阶段。为适应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2001年国务院颁布了《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中国保监会积极清理了与世贸组织规则不符的法律法规和规章。2002年颁布实施了新的保险法,与此同时中国保监会依据新保险法的有关规定,先后制定、修改了保险公司管理规定等一系列配套的规章和制度。一个适合中国保险市场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已经逐步形成。
5、保险监管逐步与国际接轨。偿付能力监管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颁布了《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管理规定》,建立了偿付能力预警指标体系,符合中国国情的偿付能力监督制度框架初步建立。与此同时,实施了《财产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监管指标》、《财产保险公司分险种监管报表》以及《人身保险新型产品精算规定》等一系列监管规章。加强了保险业监管的制度建设。
二、中国保险业发展前景:
1.保险市场体系化。从1995年《保险法》颁布实施特别是1998年11月中国保监会成立以来的情况来看,建设和完善中国保险市场体系的步伐正在加快,一个体系完整、门类齐全、法规健全的中国保险市场体系正在建立。
2.经营业务专业化。随着我国保险体制改革的深化,出口信用保险和农业保险等政策性保险业务将从商业保险公司中分离出来,由国家成立专门的政策性保险公司。与此同时,在未来几年也会成立专营诸如火险或机动车险业务的专营保险公司。
3.市场竞争有序化。从1997年开始,人民银行从整顿代理人入手调整了航意险、机动车险的退费、手续费,大力整顿保险市场,许多违规行为被制止,中国保监会成立后,进一步强调要逐渐规范市场秩序,加大对违规机构和违规行为的打击处罚力度,取得显著成效。
4.保险产品品格化。在逐渐成熟的市场里,产品要占领市场只能靠品牌+价格+服务,这就是品格化。就保险产品的品格化而言,它所包含的不仅是利益保障功能或投资功能、储蓄功能或产品的组合功能,更主要的是它的价格水平与服务水平。
5.保险制度创新化。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我国的保险创新内容主要包括产品开发、营销方式、业务管理、组织机构、电子技术、服务内容以及用工制度、分配制度、激励机制等方面的创新。通过上述内容的创新,促进我国民族保险业的发展,使国内保险公司在与国外保险公司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热点内容
姜堰区华泰保险车友专属代理店 发布:2021-12-16 14:04:41 浏览:888
接到保险员推销电话我想买三份 发布:2021-12-16 14:04:02 浏览:900
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 发布:2021-12-16 14:03:51 浏览:336
支付宝定期理财产品为啥买不到 发布:2021-12-16 13:59:49 浏览:975
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会计待遇 发布:2021-12-16 13:55:31 浏览:726
沁阳社会保险业务 发布:2021-12-16 13:53:46 浏览:698
中行信用卡送的保险在哪查 发布:2021-12-16 13:53:35 浏览:686
孝感保险查询个人账户查询 发布:2021-12-16 13:52:26 浏览:485
泰康保险公司电话给我 发布:2021-12-16 13:49:33 浏览:175
中信证卷炒股软件 发布:2021-12-16 13:46:55 浏览:64